一纸检察建议 让“春天的事业”绽放更多精彩
2023-05-24 09:53:04          来源:岳塘新闻网 | 编辑:于杨 | 作者:赵明 徐高         

岳塘新闻网5月24日讯(通讯员:赵明 徐高)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春天的事业,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5月21日是第33个全国助残日,我们欣喜的看到:残疾人就业环境越来越友善,创业扶持越来越多,湖南省湘潭市残疾弱势人群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相较于少数残疾人为“生计”被煽动当犯罪分子的“帮凶”的过去,这转变的背后离不开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检察院主动履职发挥检察监督职责职能,推动社会综合治理。

扫黑除恶不止于办案

2022年1月,岳塘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完成了刘某等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的审查起诉工作,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办案检察官思索良久:14名团伙成员中,有9名残疾人,他们涉及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罪等5个罪名,系犯罪集团的重要成员。2023年1月,9人分别被法院判处五年六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团伙主要组织者之一的彭某,曾任某肢残人士社会团体的副主席,14年时间里,刘某授意彭某利用这个特殊身份联络、纠集上百人次的残疾人参与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这些残疾人多出自无业困难家庭,刘某许以的200元日薪,对他们而言,是一笔值得铤而走险的“收入”。而涉嫌犯罪的9名残疾人仅有3人认罪认罚,“这些犯罪行为被他们理解为‘帮忙’,拿到的报酬也被看成是合法劳务报酬。”承办检察官对涉案残疾人法治意识的淡薄表示很遗憾,“辖区内的残疾人犯罪也主要集中在侵财类犯罪中,主要也是由于无经济来源或是被他人利用。”

秉持着“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的理念,承办检察官决定深挖案件背后隐藏的社会综合治理问题,为身处困难中的残疾人撑起遮风避雨的大伞,还要为他们筑起法治篱笆,防止被犯罪侵蚀。

精准“把脉”对症“施治”

目前,全市有残疾人18.23万,其中持证残疾人6.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5%。“如何挽救涉案残疾人,关爱全市残疾人的生活与发展,推进司法办案诉源治理?”这成为了检察官思考的重点。

检察官再次仔细翻阅了案卷,又与涉案残疾人多次谈心谈话。同时,岳塘区人民检察院层报湘潭市人民检察院后,主动与市残联、民政部门等沟通。全面了解湘潭市残疾人的基本状况以及涉残组织的管理情况后发现,残疾群体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变化,部分残疾人自感“无依无靠”,从司法实践来看,他们既是犯罪容易侵害的对象,又是犯罪分子企图拉拢的人选。

在调研核实后,岳塘区人民检察院经层报湘潭市人民检察院,于2022年4月向湘潭市残疾人联合会制发检察建议,内容涉及“加强就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加强残疾人法制观念教育以及加强残疾人群团组织的日常监管”等。

为确保检察建议实效,岳塘区人民检察院与市残联通过线下会议、线上信息共享等方式,就现象成因、机制建设等问题多次交换意见,持续跟进落实惠残助残等相关政策;另一方面通过法律宣讲、资料发放等方式,有针对性开展特殊群体普法工作。

让检察建议落地开花

接到检察建议书后,湘潭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专题党组会议,明确整改责任领导、责任部室,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并于2022年6月向岳塘区人民检察院递交书面回复。

“全市精准就业帮扶649人,为89名残疾人提供创业扶持资金77万元,投入171万元举办14个培训班,为598名残疾人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回复中提到的这些看得见的惠残举措正在焕发生机,背后是市残联对全市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实施《点亮万家灯火托底帮扶残疾人就业行动》,并提请湘潭市人民政府出台《湘潭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

同时,案发后已全面开展全市涉残疾人的民间组织清查;建立了涉残社会组织监管机制,设立涉残非法社会组织举报电话;协同民政部门加强对涉残社会组织成立、变更、登记事项的管理;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促进规范管理。

针对残疾人法治意识淡薄的情况,市残联联合检察机关党员干部以“线上+线下+送服务上门”的模式做好法治宣传工作,零距离普法上户7万人次惠及10万名残疾人。

随着检察建议的落实,岳塘区人民检察院继续跟进市残联对相关举措的落实整改情况、效果,并就落实惠残助残等相关政策,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制。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这份检察建议是湖南省鲜见的向服务残疾人与管理发展残疾人事业部门发出的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这是检察机关延伸检察职能,促进涉残组织规范管理,调动社会各界提供扶残助残政策全方位服务残疾人,构建助推社会治理画出的“共治同心圆”。

责编:于杨

来源:岳塘新闻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